時間:2022-06-06 10:22 | 欄目:育兒 | 點擊:次
說起萬千父母公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絕對首當其沖。李玫瑾雖然是犯罪心理學專家,但她的“育兒經”卻受到了萬千中國父母的追捧。
但凡一篇育兒文章里加了“李玫瑾”這三個字,就會迅速地在父母群中進行無數次轉發分享。
在父母們看來,李玫瑾教授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非常有經驗,很多家長也都是李玫瑾“育兒經”的受益者,因此,李玫瑾的講座也是場場爆滿。
按理說,這樣一位育兒專家在培養自己孩子的時候應當非常輕松,而且擁有如此專業的父母,孩子成才也是必然的事情。
畢竟在大眾眼中,那些專家們的兒女得益于良好的教育,長大后也都非等閑之輩。
然而隨著李玫瑾女兒現狀被曝光,很多網友都驚詫地表達了自己的“失望”。
原來李玫瑾教授的女兒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有出息”,雖然媽媽很厲害,但她本人卻很普通,只是一名平凡的音樂老師。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李玫瑾教授提到了自己的女兒。
她坦言女兒并不是天資聰穎的人,雖然她平常學習很努力,但是成績總是在班里墊底,數學考試不及格是常有的事情。
此時,作為一名媽媽,李玫瑾并沒有過分擔心,她知道女兒在已經非常努力的前提下還是沒有進步,這說明她在學習上的確沒有優勢。
而身邊很多活生生的事例又在提醒自己,逼著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會給其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
于是她開始去挖掘女兒的興趣點,當發現女兒在音樂上很有天賦時,李玫瑾就將重點轉移到了藝術上。
后來,女兒考取了一所藝術類院校,并成了一名音樂老師。
平凡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李玫瑾女兒的生活狀態讓很多網友提出了質疑。
作為一名育兒專家,卻讓孩子活成了社會上的“透明人”,這似乎有悖于令萬千家長奉為至寶的“李玫瑾育兒經”。
可也有網友表示,李玫瑾教授的女兒雖然沒有成為大企業家,成功人士,但是她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健康快樂的普通生活不算是一種成功嗎?
@ 當年小妖
李玫瑾教授的理論本來就不是培養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她只是讓孩子性格開朗人格健全,看她理論視頻的人也不是希望學習怎么讓孩子出人頭地吧。
@ 啾啾
雖然沒有歧視音樂老師的意思,但是我印象中一些專家的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
我不太贊成李玫瑾快樂教育的方式,現在競爭壓力太大了,一味地安慰自己“孩子當個普通人就好”,那以后進入社會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 天涯
我非常喜歡聽李玫瑾老師的講座,雖然有些話她說的很糙,但卻句句在理,她教會了我一些實用的方法或者技巧,讓我知道一些特殊情況應該怎么辦。
其實李教授從來沒說過自己是育兒專家,她的方向是犯罪心理學,她主張孩子人格健康,快樂成長,至于孩子以后有沒有出息,那也不完全是家長的事情。
@花開盛夏
普通人咋了,有個健全的人格,開朗的心態,不好嗎?
我覺得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是很成功的,有自己喜歡的工作,父母又通情達理,現在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快樂地活著?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作者:YOYO說育兒
你聽過李玫瑾教授嗎?
導言
如今都提倡科學育兒,因此,許多年輕的父母在還沒有娃的時候,就開始努力地去學習育兒知識,看許多育兒專家的視頻和講座。
其中,李玫瑾教授可以說是火遍全網,80%以上的父母都知道她,其中大部分的父母還都學習過李玫瑾的育兒觀。
日本的伊坂幸太郎曾說過:沒有通過考試的父母真的太可怕了。
其實,對父母來說,所謂的考試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
也正是現在的家長都想成為一名好家長,能夠幫助孩子有所提升,所以才會各種聽從專家們的講座。
李玫瑾教授有很多好的育兒觀念,比如從孩子的內心出發、0-6歲育兒、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等等,不像“雞湯育兒觀”凡是都靠哄,而是告訴各位家長“該出手時就出手”就從這點上便受到了廣大父母的信賴。
在家長的心里,如此優秀的育兒教授,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差,但誰成想,當她教育出來的孩子卻“翻車”了。
這里說的“翻車”并不是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有多么多么差勁,只不過是一般的孩子,沒有想家長心理想的那樣成為學霸。
李玫瑾談起自己的女兒
在此前的講座上,李玫瑾曾談起自己對于孩子的態度,她表示:她的女兒長大后并沒有取得什么成功,沒有成為大領導,大老板,只不過是一名音樂老師而已。
整個過程中,李玫瑾教授的語氣沒有任何波動,很平穩,仿佛這一切都在她意料之中一樣。
可是卻讓網友們有些不解,既然是教育專家,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還怎么能當上專家呢?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在上學期間的成績并不理想,但就算是這樣,身為母親的她也沒有生氣。
她知道女兒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天賦,而且在音樂上充滿了興趣。
李玫瑾教授開始在女兒的音樂上下功夫,最后的結果,也證明了李玫瑾教授的方式每次,她用了“不同”的方式,教育出個普通的娃。
如果這件事換在普通父母的身上,可能會認為是音樂耽誤了孩子,甚至會讓孩子放棄音樂,全力投入在學習上,最后很有可能學習也沒成功,音樂也放棄了。
由此可見,李玫瑾教授的“翻車”并不是真的翻車,反而是一個成功的教育案例。
如今的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卻忘記了孩子的天賦。
有些孩子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如果父母強迫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那么最終也只是變成一個普通人而已。
如果家長跟李玫瑾教授一樣,可以提早的發現,提早的改變教育方式,那么孩子的未來將會發生質變。
所以,培養孩子不要只重視孩子的成績,更要了解孩子的天賦。
成績會決定孩子的下限,而天賦才是決定孩子的上限。
身為一名合格的父母,在重視孩子的成績時,也要明白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天賦是否要大于學習能力。
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更有發展的以后。
李玫瑾教授教育成果可以在其他人眼中是“翻車”了,但在我眼中她是成功的。
哪怕用了火遍全網的“育兒觀”,卻教出個普通的娃,但這個普通的娃卻不一般。
相信從李玫瑾教授的女兒身上,也能對各位家長有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