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5 16:59 | 欄目:要聞 | 點擊:次
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感染后會引起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癥,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通常發生在容易感冒的人、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身上。
感染后,該疾病也可發生在兒童和嬰兒身上,目前已經確認是人傳人,傳染源是被感染的患者。
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飛沫和呼出的氣體,將密切接觸的人直接吸入呼吸道造成感染。
一般情況下,新冠肺炎感染后不會立即出現癥狀,會有一定的潛伏期,通常為1~14天甚至更長,患者會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流鼻涕、咽痛、鼻塞、味覺和嗅覺減退、肌肉疼痛等癥狀。
今冬全球新冠疫情走勢如何?吳尊友做出研判,建議來了解一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可能有三種情景:
第一種情況:
疫情在當前形勢下繼續好轉,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不太可能在今年冬天結束,但新冠肺炎的病例和死亡人數將繼續下降。
第二種情況:
或者保持目前疫情的小波動,即新冠肺炎今冬的病例數在每周3-5萬例之間波動,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在每周1-2萬例之間波動。
第三種情況:
第三種情景是今年冬天全球將出現第六波新冠肺炎疫情,這種場景的可能性比較大,概率超過50%。
判斷依據有3個:
一是當前的全球疫情形勢依然處于高位水平流行;
二是入冬后,即使沒有新的突變株出現,僅僅是人員的聚集和流動,再加上冬季的環境,就足以將目前的疫情數推向新一波疫情;
三是根據近三年的病毒變異情況,不排除出現新變異毒株的可能。
為何新冠病毒如此難以消除?
其一:新冠病毒以動態的形式存在
科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傳播和變異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發現幾乎可以肯定人類與新冠肺炎共存,因為新冠肺炎的宿主傳播和變異都是病毒存在的動態過程。
正因為它是以動態的形式存在,所以會造成很大的預防、抵抗和控制難度。
其二:新冠病毒傳染性很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是非常強的,可以經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接觸傳播,還會經過氣溶膠傳播的,同時可以經過消化道糞口途徑傳播。
和患者面對面說話或者握手,接吻都有傳播的,可能同在一部電梯或者一個獨立的環境中,也有可能被傳染的。
預防新冠狀病毒感染,首先要遠離人流量大的地方,不要接觸患病的患者,同時要進行全程佩戴口罩,飯前便后要洗手,做到室內空氣消毒。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其三:新冠病毒的高度變異性
導致新冠病毒表現出基因變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首先是由于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RNA病毒在復制RNA鏈時表現出錯誤的幾率要遠遠高于DNA病毒和細胞,這種情況下會使得新冠病毒表現出基因變異的可能。
此外是新冠病毒為了更適于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因此會產生一定基因變異的可能性。
其四:抵御病毒的中和抗體的不持久性
目前自然感染后或接種疫苗后產生的抗體維持時間很短,抗體半衰期約為3個月,即3個月后,中和抗體水平僅為初始水平的一半,因此,即使接種疫苗后,體內的中和抗體水平也往往較低。
而對于穿透力強的奧密克戎毒株,可能會導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增加,這也是新冠病毒無法根除的真實原因。
就像沒有辦法消除流感一樣,因為人一旦感染流感,也會產生抗體,但抗體維持時間一般在一個月左右,所以,一次流感之后,下個月,可能會再次引發流感,可見,中和抗體的持久性對預防和抵抗病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防控?
戴口罩
外出要隨身攜帶口罩,在與人近距離接觸、到公共場所、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醫院等特殊場所都應佩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離
在與人交往或排隊進入人員密集場所時,要保持一米線社交距離,不扎堆、不擁擠,文明排隊。
勤洗手
接觸公共物品、飯前便后或到公共場所后,要及時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減少用手觸摸口、眼、鼻等易感部位。
講究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