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21:59 | 欄目:要聞 | 點擊:次
9月21日,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實現好維護好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經四川宜賓市疫情應急指揮部研究決定,在梯次解除靜態管理后至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狀態期間,全面推行關愛服務群眾“直通車”七條措施,現公告如下:
一、歸家服務。解除集中隔離人員、中高風險區解封人員和外出就醫人員等返家前,按有關規定向所在社區報備后,由社區指定專人對接落實相關接駁方案,并通過“無接觸歸家綠色通道”進入小區。對仍需居家隔離的人員,由社區聯合小區物業做好防護措施并配備防疫物資,根據需要提供水、電、氣、網代繳等配套服務工作。
二、就業服務。受疫情影響導致失業待業的人員,可向所在社區免費咨詢就業崗位,并優先推薦就近就業。2022年已參保失業人員(正在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除外),可按每人每月315元的標準申領不超過6個月的失業補助金。對參保地在市本級、翠屏區、敘州區且因疫情嚴重影響暫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按每名參保人員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
三、關愛服務。各社區設立服務熱線電話,全天候受理居民群眾服務需求。對獨居(留守、高齡、失能)老人、行動不便的重度殘疾人、困境留守兒童等,可聯系所在社區提供定期探視或上門幫扶服務;對受疫情影響需要心理輔導的群眾,可撥打市級心理疏導服務熱線或聯系所在社區,協調專業人員或具備相應資質的志愿者,提供無償或低償心理咨詢。
四、救助服務。困難群眾可關注“宜賓民政”微信公眾號,在“服務—掌上民政”中在線提出救助申請,或撥打社會救助熱線求助。對符合納入低保、特困供養的對象,可按城鄉低保月標準先行給予“過渡型”臨時救助;基本生活困難的流動人員,可求助居住地社區按規定申領臨時救助金或實物。
五、政務服務。各社區便民服務站增設1個以上便民服務窗口,在轄區公共場所或小區內靈活設置代辦點,并實行不少于5日的“早九晩八”延時服務。對受疫情影響的應辦未辦事項,原證明材料超過有效時限的原則上可視為有效。確有特殊困難的居民群眾,可聯系所在社區提供幫辦、代辦、上門辦服務。
六、教育服務。對居家上網課的中小學生,可自愿參加所在社區教育托管服務,由社區統籌轄區內各學段教師資源和在家大學生,免費開展作業輔導和藝體教育。對因確診收治、集中隔離以及參與抗疫工作導致學齡前兒童無人看管的,可聯系所在社區提供臨時委托照料服務。
七、醫療服務。低風險地區居民就近到醫療機構就醫。中心城區高中風險區內居民群眾如有就醫需求,原則上在所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就醫就診,特殊情況下可申請上門醫療服務。經評估確需跨區域到紅黃碼定點醫院就醫的,按有關規定統一調度,并向所在社區登記報備。
紅星新聞記者羅敏
編輯 官莉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