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06:00 | 欄目:聚焦 | 點擊:次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
七月的常德,驕陽似火。常德技師學院的校園內,一片生機盎然。
7月18日至20日,歷時3天的常德市新聞發言人暨新媒體從業人員培訓在常德技師學院舉辦,來自全市市縣黨委政府新聞發言人、新媒體從業人員等200余人參訓。
培訓現場
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深層介入,出現了人人擁有“麥克風”、個個都是“主持人”的新形勢,如何守好網絡輿論陣地,讓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網絡輿論的“定盤星”,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前來培訓的人員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大家認真聽講、踴躍交流、潛心思考、相互學習……培訓時間雖然不長,但緊張、活潑、充實、愉快,大家普遍認為,通過這次培訓,視野得到拓展、理念得到升華,能力得到提高。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興釗出席開班儀式并發表動員講話
開班儀式由常德市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市委網信辦副主任廖資水主持。
理論授課“點睛”
“能不能、敢不敢、會不會同媒體打交道是新聞發言人統籌輿論引導能力的一種體現,是應當著力培養的重要能力。”特邀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總編輯、新媒體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谷文杰給大家講授了第一堂課——《新時代輿情管理及危機處置》。
“網絡傳播時代,每一個網民面前都有麥克風并都可以成為新聞發布者或新聞制造者……‘負面報道’不一定產生負面影響,關鍵在于如何面對和處理。”澳洲歸國學者、政府危機處理專家聶范新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形象地講述了網絡時代的突發輿論事件與應對技巧。
“政府如何應對‘麥克風時代’?好消息或壞消息,哪個更有影響力?如何理解環境突發事件?如何與媒體溝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王彩平的一連串提問,讓學員們陷入了沉思,她講的《危機傳播與輿論博弈》一課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讓大家直觀地了解一名優秀發言人的工作流程和應該具有的素質……
為了在有限時間內,讓每一名新聞發言人暨新媒體從業人員學到急需緊缺的知識,市委宣傳部在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授課老師的選擇上都經過了反復論證,精益求精。培訓內容,都是結合當前新聞輿論工作最前沿、最熱點的理論和實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學員聽后很有收獲和啟發。
“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提高機會,專家用大量鮮活的熱點案例剖析了當下的網絡輿情現狀,教我們更好的面對突發事件該如何處置。”來自柳葉湖街道負責宣傳的李湘湘深有感觸地說。
授課現場
現場教學“開眼”
理論培訓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是這次培訓班的一大亮點。
7月20日下午,培訓班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電話采訪演練。現場接受采訪對象及新聞發言人均由學員擔任,專家模擬不同媒體記者,分別就城市下雨出現“看海”引發公共設施脆弱不堪、因下雨天氣導致市民淹死、政府救援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專家教授針對每一個案例進行專業點評指導。
“現場教學指導這種體驗式、實戰式的培訓模式很有必要,老師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輿情應對的方法,使我們進一步提高了新聞發布的技巧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澧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波表示,回去后,一定要進一步消化理解所學的知識,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以前我更注重新聞發布前的準備工作。在培訓中‘傳遞信息的方式更甚于信息本身’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來我們發布新聞時的表情、肢體語言、坐姿、語句的長短、接受采訪的時間等都會成為一種信息傳遞出去,課堂上學到的這些知識對于我做好今后的工作很有啟發。”市公安局宣傳科長張楓深說。
來自武陵、桃源、石門、漢壽等地的新聞發言人暢談著自己的學習體會,培訓班里處處涌動著學習、交流、討論的熱潮……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閃現,行動的共識在討論中形成。這是一次積蓄能量的集體充電,這是一次內容豐富的培訓大餐。短短3天時間,學員們安下心來、走進課堂,聆聽講授、啟迪思想,討論交流,眼界更加開闊了,思路更加清晰了,信念更加堅定了,必將開創常德宣傳事業新局面。
(來源:常德日報)